还记得那个每月工资刚到手就所剩无几的小张吗?三年前他开始基金定投,如今账户里静静躺着六位数。这不是什么传奇故事,而是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转变。从月光到慢慢积累,他告诉我最震撼的瞬间是发现定投账户的收益已经超过了自己半年工资。
每个月15号自动扣款500元,这是他最初设定的定投金额。说实话,刚开始那半年根本看不出什么变化,甚至遇到市场下跌时还会心疼那点损失。但坚持到第二年,账户居然开始稳定增长。到第三年某个平常的早晨,他打开手机APP发现总资产突破了20万。
我问他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就是设置好自动扣款后,该吃吃该喝喝,完全不去盯着短期波动。这种“佛系”投资反而让他避开了追涨杀跌的陷阱。现在他的定投金额已经提升到每月3000元,按照这个节奏,十年后成为百万富翁并不是天方夜谭。
想象一下滚雪球。最开始只是个小雪球,在长长的斜坡上越滚越大。基金定投就是这样,时间是你的斜坡,复利就是让雪球变大的魔法。
每个月固定投入,在市场低点能买到更多份额,在高点买得少些。长期下来,你的持仓成本会趋于市场平均水平。当市场回暖时,这些低价买入的份额就会带来超额收益。我测算过一个数据,从2010年开始定投沪深300指数,到2020年总收益率能达到120%,而单笔投资的收益率可能只有80%。
复利的威力需要时间发酵。就像煮一锅好汤,火候不到味道就不对。有人做过统计,定投5年以上,亏损的概率几乎为零。时间越久,复利效应越明显。十年后的收益可能比前九年总和还要多。
见过太多人在这条路上摔跤。最常见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市场一跌就暂停定投,结果错过低位吸筹的机会。我的一个亲戚就是这样,2018年市场调整时停止了定投,等到2020年牛市来了才后悔莫及。
另一个坑是“过度关注短期收益”。每天打开APP看涨跌,心情随着数字起伏。其实真没必要,定投本来就是要穿越牛熊的。设置好自动扣款后,一个月看一次都嫌多。
还有人选错基金,追求那些短期涨幅惊人的热门主题基金。这类基金波动太大,根本不适合定投。我自己的经验是,选择宽基指数基金更稳妥,比如沪深300、中证500这类,虽然不会一夜暴富,但长期收益相当可观。
最可惜的是那些在牛市初期就赎回的人。稍微涨点就急着落袋为安,完全忘记了定投的初衷是长期持有。记得2015年牛市时,我认识的好几个朋友都在4000点就清仓了,结果眼睁睁看着指数冲到5000多点。
定投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难的是克服人性弱点,简单的是方法本身。就像种树,选好苗子定期浇水,剩下的交给时间。也许某天你一抬头,发现当初的小树苗已经枝繁叶茂。
去年我帮表妹检查她的定投账户,发现她定投三年收益还不到10%。仔细一看,她选的基金近三年排名始终在同类后三分之一。这让我意识到,很多人以为定投就是随便选只基金然后定期投钱,其实选基这一步就决定了收益的天花板。
打开基金APP,面对上千只基金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我有个简单的方法:先看基金类型。指数基金就像标准化的预制菜,成本低味道稳定;主动型基金则像私房菜,可能惊艳也可能翻车。
记得2019年那会儿,所有人都追捧科技主题基金。我有个同事跟风买了当时最火的半导体基金,结果接下来两年都在回本的路上挣扎。反而是那些默默定投消费类指数的朋友,稳稳地收获了年化15%以上的收益。
观察基金的历史表现时,别只看最近一年的涨幅。至少要拉长到三年、五年的维度。我习惯在晨星网上查看基金的星级评级,通常四星以上的基金长期表现更可靠。还有个细节是基金经理的任职稳定性,如果一只基金三年换了两任经理,我基本会直接排除。
规模也是个重要指标。太小容易被清盘,太大又可能影响灵活性。我个人偏好规模在10亿到100亿之间的基金,这个区间的基金既有足够的运作空间,又不会因为体量过大而难以调仓。
很多人纠结该月初投还是月末投,其实对长期定投来说这点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真正重要的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我习惯用沪深300的市盈率来判断市场热度,当市盈率低于历史30%分位时,会适当加大定投金额。
去年市场低迷时,我把自己每月的定投金额从2000元提到了3500元。当时家人都说我傻,现在回头看,那些在低点额外投入的资金已经带来了超过40%的回报。市场恐慌时往往是定投的黄金时期,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
有个小技巧是设置智能定投。现在很多平台都有这个功能,可以在市场低位时自动多投,高位时少投。我测试过,这种策略比普通定投能提升2-3个百分点的年化收益。
千万别试图预测市场短期走势。我见过太多人因为等所谓的“更低点”而错失机会。定投的精髓在于持续参与,而不是精准抄底。就像吃饭,不能因为今天菜价贵就绝食,重要的是保持规律进食。
定投不止是买,更要学会卖。我表弟的教训很深刻:他2016年开始定投的创业板指数,到2020年收益已经翻倍,但贪心不止盈,现在收益又回吐了大半。
设置目标收益率是个好方法。我一般建议年化收益达到15%-20%时可以考虑部分止盈。比如把本金和部分收益赎回,让利润继续奔跑。这样既锁定了收益,又不会完全错过后续行情。
市场情绪也是个参考指标。当身边从来不炒股的人都开始讨论基金时,往往是个止盈信号。2015年和2021年都验证了这一点。我自己的做法是,当电梯里听到保洁阿姨在聊基金收益时,就开始分批减仓。
动态止盈比固定止盈更灵活。比如设置回撤止盈,当收益从最高点回落10%时自动赎回。这种策略能让你在牛市中获得更高收益,同时避免坐过山车。我现在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虽然不能卖在最高点,但能保住大部分战果。
复利最怕中断。我认识个朋友,每次需要用钱就从定投账户里取,十年过去了账户还是没什么起色。我的建议是,定投的钱一定要是闲钱,最好设置专门账户,就当这笔钱不存在。
红利再投资是个容易被忽视的加速器。很多基金都有分红选项,一定要选择“红利再投资”。这样分红会自动转换成基金份额,继续参与复利增长。我算过,选择红利再投资比现金分红,十年后总收益能高出20%以上。
随着收入增加,记得同步提高定投金额。我每年涨工资后,都会把增加的部分拿出一半追加到定投里。这种“收入定投法”让我的定投金额在五年里翻了四倍,复利效应明显加快。
最关键的还是耐心。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奇迹需要时间孕育。我第一笔定投坚持了七年才看到爆发式增长,前四年收益平平,后面三年却贡献了总收益的70%。这就像竹子生长,前几年在地下扎根,后面才会快速拔高。
定投不是一夜暴富的魔法,而是用纪律战胜市场的智慧。选对基金、坚持投入、适时止盈,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当你某天打开账户,看到数字已经超越预期时,会感谢现在开始行动的自己。
